马蹄踏响团结曲 石榴花开映边疆
新闻动态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4:21 点击次数:189
天刚蒙蒙亮,祁连山的晨雾还没散尽,几匹骏马已经驮着迷彩服身影在草场上疾驰。
马背上的汉子们裤脚沾满露水,马褡子里塞着蒙汉双语的惠民政策手册,这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退役军人马背服务队又开始了一天的行程。
"巴部长,可把你们盼来了!"牧民曹娃老远就认出了那抹熟悉的军绿色,手里的酥油茶桶往地上一搁,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。这位退伍老兵现在是盐池湾乡的"兵支书",政策宣讲这事儿他最上心。服务队队长巴玉龙利落地翻身下马,拍了拍曹娃的肩膀:"老曹,上回说的医保政策,乡亲们都整明白没?"曹娃挠挠头:"别提了,老张家那个倔老头死活不信能报销这么多。"
火堆旁,牛粪烧得噼啪作响。巴玉龙掏出政策手册,用带着蒙古腔的方言一句一句掰开来讲。曹娃的眼睛越听越亮,最后猛地一拍大腿:"早这么说多明白!赶明儿我就挨家挨户说道去。"围观的牧民们也跟着笑起来,有人打趣道:"曹娃子,你这'翻译官'可得把政策嚼烂了再喂给我们啊!"
戈壁滩上,退伍女兵段晓玲正往牧民毡房外贴宣传画。画里各族群众手捧石榴笑得灿烂,跟远处祁连山的雪峰相映成趣。蒙古族阿妈端着热腾腾的奶茶出来:"闺女,这画真喜庆!"段晓玲接过奶茶,突然想起当兵时班长说过的话:"守边疆不光要握紧钢枪,更得走进人心。"她鼻子一酸,赶紧低头抿了口奶茶,嗯,咸香咸香的,跟连队炊事班煮的一个味儿。
鹰嘴山村的老兵巴音达来握着服务队员的手,眼眶有点发红:"这些年党的政策就像祁连山的雪水,一滴一滴都流进咱牧民心坎里。"他指着远处雪山念叨:"你们看,山上的雪化了,草就绿了;政策落地了,日子就暖了。"旁边的小孙子插嘴:"爷爷,那服务队的叔叔阿姨是不是就像春风吹化雪?"一席话说得大伙儿都乐了。
党城湾镇的马场村热闹非凡,服务队借了牧民的蒙古包当临时服务点。蒙医大夫正在给马庆加大叔量血压:"老哥,你这血压控制得不错啊,比上回强多了。"马大叔咧嘴一笑:"那可不,按您说的,少喝了两顿酒。"旁边法律咨询的摊位上,几个年轻人围着队员问东问西:"结婚证在哪儿领?""草场纠纷该找谁?"服务队员耐心解答着,时不时冒出几句蒙古谚语,逗得大伙儿前仰后合。
这支特殊的队伍成立22年来,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600多份,开展惠民服务1500多人次。数字听着枯燥,可牧民们心里有本明白账:张家的孩子靠助学贷款上了大学,李家的草场纠纷圆满解决,王老汉的关节炎在蒙医治疗下好转...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,比什么大道理都管用。
夕阳西下,服务队收拾行装准备返程。曹娃追着问:"巴部长,下个月还来不?"巴玉龙跨上马,回头笑道:"来!只要你们的酥油茶还热着,我们的马蹄声就不会停!"马蹄声渐远,牧民们站在帐篷前挥手,身后炊烟袅袅,跟祁连山的雪峰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。这场景让人想起那句老话:军民团结如一人,试看天下谁能敌。不过在这儿,得改成"民族团结如一人"才更贴切。
本文旨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无任何不良引导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